11月6日上午,攀枝花学院法学院院长杨开华率学院骨干教师一行赴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开展专题调研,围绕法硕点建设、研究生培养管理、就业促进与导师能力提升等议题进行深度交流。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婉琳、副院长吴满昌、副院长施蔚然及培养办相关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李婉琳院长对杨开华院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系统介绍了昆工法学院办学历史与规模:学校1954年建校,现拥有17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法学院1994年设立,1997年招收经济法专业,1998年开办法学本科,2001年获硕士授权,2010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7个二级方向及交叉学科“质量法学”。目前学院每年招收学硕50人、法硕80—90人,研究生体量已超过本科生,形成了“以研带本”的发展格局。

吴满昌副院长结合即将迎来的三年硕士点核验,分享了昆工经验:一是强化科研与实务“双轮驱动”,要求导师既出高水平成果,又能从实践中提炼研究问题;二是分类制定培养方案,全日制法学突出专题式教学,非全日制与非法本学生强化“基础+深化”模块,毕业论文统一采用学术论文形式并增设预答辩环节,确保质量;三是将学科竞赛、学术交流纳入导师考核,鼓励师生共同发表论文,持续扩大学科影响力。

施蔚然副院长重点剖析了当前法学生就业观念保守、实操能力弱、法考通过率不高等痛点,提出开专场招聘会、访企拓岗、就业帮扶机制等举措,并提醒学院层面守住思政底线,引导学生多元择业。

培养办刘景波、李丽两位老师则从细节入手,建议把“法律文书大赛”等竞赛纳入校级认定清单,将校外律师纳入实践导师库参与开题、评阅与模拟法庭,同步推动立法课题、资政报告等成果转化,实现教学、科研、服务地方法治的良性循环。
杨开华院长对昆工法学院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我院2025年新增法律硕士点及首届13名研究生(含全日制、非全日制)的招生情况。他指出,昆工“科研+实务”双导向、“竞赛+就业”双驱动、“预答辩+评阅”双把关的做法为我院即将面临的硕士点核验、培养方案细化、导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可直接复制的模板。

下一步,学院将对标考核指标,启动导师遴选与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校外导师+实务课程”模块,邀请昆工专家赴攀指导,联合申报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此次调研为我院法律硕士点高质量通过核验、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标志着两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编辑/翟娅丽;审核/张琳)